:::
青年好政LOGO
:::

112年青年好政系列-Let's Talk議題交流培訓

活動地點 / 傑仕堡有氧酒店3樓會議室

活動資訊

活動說明

一、活動目的
為讓本年Let’s Talk提案錄取團隊就本年Let’s Talk討論主題「環境永續-淨零排放」聚斂討論議題,並掌握辦理公共議題討論之重要知能,規劃團隊與部會進行公私交流,了解議題相關現行政策與資源,進而完善提案內容;另透過實務演練,培力曾參與本年基礎培訓且後續有意擔任各場Talk主持人之潛力主持種子人員,具備公共討論相關知能,並與Talk執行團隊進行交流分享。

二、參與對象
(一)Talk執行團隊:5月19日至5月21日須全程參與,每團隊約1-2人參與(2人為佳),約計50人。
(二)潛力主持種子人員:5月19日至5月21日須全程參與,約8人,種子主持人員為參與本年Talk基礎訓且有意擔任主持人/桌長者,並經桌長推薦確認。
  (三)  與Talk執行團隊議題相關之部會。

三、會議資料
  (一) 議題儀表板: 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1DKpfWYShyEKHiYA_Ir-bvWf2DaAhQspu/edit#slide=id.p1
  (二) 部會簡報: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BXP06x4nakZooBLnvg8CoDyrVcCtJ5CY
  (三) 部會補充資料: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HSzdxwpsdix-7odVNwWpz4M92SdPILvH
  (四) 其他課程資料或注意事項說明: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rv5Gr2DE0HDE2i_RJTEPOBxEMmDokMLu

交流成果

一、團隊海報: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8QhbSw1dikbFyU9VG9VGkaLWwsj8QbT7

二、活動紀實:

112年5月19日至21日辦理的112年Let’s Talk議題交流培訓圓滿落幕,從議題交流、實戰演練到觀點匯聚,兩天半的演練與交流,為青年執行團隊與主持種子人員,在Talk活動開始前做了紮實的暖身與準備!

公私交流零距離,開啟部會與青年對話空間

首日上午由台灣經濟研究院發表本年度30組Talk執行團隊的議題分類,從數據上可以發現,團隊們對於環境政策與產業發展的關係,以及淨零綠生活等議題的關注,顯示近年永續、淨零意識抬頭與推廣,相關議題已經深入青年大眾的日常生活。緊接著「公共討論起手式-怎麼問個好問題?」,由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所羅凱凌老師,分享公共議題討論時,如何界定問題範疇及盤點議題,並進一步帶領團隊腦力激盪,確認討論問題的可操作性及問題對應的相關部會。

下午更安排團隊青年們與國發會、行政院環保署、經濟部、教育部、農委會、勞動部等13個部會代表們公私交零距離對話,部會與青年們從淨零綠生活、資源循環與廢棄處置、區域發展到公正轉型等議題,共同釐清議題脈絡與政策現況,同時呼應教育部青年署陳雪玉署長所強調,議題在社會上從獲得重視到實質改變,需要透過青年的多元思辨,進而發揮自身對公共討論的影響力。

海報展交流,展現豐碩討論成果

觀點能否明確傳達,呈現形式至關重要,第二日「如何辦理一場好的公共討論?」,由台灣環境規劃協會李翰林常務理事分享籌辦公共討論活動時,公共參與及決策參與兩大重要元素,並強調公共溝通過程中知情、傾聽的重要性;接著再由110年Talk團隊D.A.L.A接力,分享從議題聚焦過程、參與者背景知識、有效的團隊溝通到參與者的活動體驗等辦理過程經驗;下午個別進行的培訓課程,則由本年度Let's Talk輔導業師與團隊進行討論與提案修正,並整理出後續辦理Talk討論時會遇到的困難及下一步方向,進而對後續Talk辦理有更清楚的輪廓;而主持種子學員則進一步學習主持心法,了解如何探索提問、鼓勵他人表達想法。

最後一天的成果發表,結合線上展間形式,由業師曾廣芝帶領團隊回顧第2日業師與各組團隊的討論成果,讓本屆團隊們把展望與挑戰以海報呈現,分享彼此在未來Talk執行上可能遇到的狀況,包含利害關係人的設定調整、預計篩選的參與者是否有足夠的議題背景經驗、議題手冊如何讓參與者理解議題的內容、理想政策配套措施的可行性等。

活動尾聲,業師提醒團隊們在推動公共討論的過程中,必須時時思考自己的「缺」跟「有」,思辨在推動過程中面臨困難時,是否「有」捲袖爭取改變;業師張為然則請團隊就這兩天半的收穫進行沉澱思考,進而點出推動公共討論時適時留白的重要性;業師李翰林則請團隊思考經過與部會、業師、各組團隊交流後,是否與原先提案方向不同,並勉勵團隊以享受學習過程方式,持續拓展更多可能性;如同業師們的勉勵,公共議題討論的目的是讓大家具備凝聚感,能夠在優化社會議題的進程中,繼續支持彼此。期待即將於6到8月展開的各場Talk,透過各團隊對於「環境永續-淨零排放」議題討論,持續擴散青年政策參與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