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基金會成立於1987年,是台灣第一個由身心障礙者家長自主成立的非營利組織,也是台灣心智障礙服務的代表性團體之一。
心路的專業服務遍及全台,服務內容包含早期療育、成人日照、就業、居住與社區支持等。心路重視心智障礙者與社會共融,強調障礙者參與社會,也持續關注社會永續的議題。
如果對於本活動有任何提問,都歡迎聯繫:余專員 (02)25929778 #109/2020059@ms.syinlu.org.tw
心路基金會成立於1987年,是台灣第一個由身心障礙者家長自主成立的非營利組織,也是台灣心智障礙服務的代表性團體之一。
心路的專業服務遍及全台,服務內容包含早期療育、成人日照、就業、居住與社區支持等。心路重視心智障礙者與社會共融,強調障礙者參與社會,也持續關注社會永續的議題。
如果對於本活動有任何提問,都歡迎聯繫:余專員 (02)25929778 #109/2020059@ms.syinlu.org.tw
議題現況及問題:
公正轉型為我國淨零的關鍵戰略之一,不同於談論科技發展、生活調適、金融建制,公正轉型專注於思考轉型工作與弱勢者的關係,力求透過公正轉型的相關工作,盡力實現不遺落任何人的淨零轉型。
只是,從我國當前的公正轉型討論來看,不難發現其對障礙者的關注與討論相對不足,仍待開展。而當公正轉型缺乏障礙觀點時,極可能導致障礙群體因為淨零的議題而滑落,以心智障礙者為例,考慮到心智障礙者的工作樣態、在資訊取得時的特性與轉職所需的支持,他們都更容易在能源轉型的過程中受到衝擊,也需要特別支持。
因此,我們認為,我國的公正轉型討論需要有障礙觀點,要促成跨部門、跨團體以及跨領域的連結,才能有機會做到盡力的不遺落彼此,並從共融的發展中使全體受益。
議題之多元觀點與公共重要性: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下稱 CRPD)的前言即揭示,障礙議題與永續發展之間息息相關,並強調國家應支持身心障礙者投身公民、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等領域。我國做為 CRPD 的簽署國,在討論永續議題與各式攸關未來發展的領域時,應有責任回應 CRPD 的理念,賦能身心障礙者加入公共討論,積極開拓身心障礙者參與的機會。
我們認為,無論是哪一類的障礙者都應被包絡進永續討論的議程中,唯本會對心智障礙的服務較為熟悉,因此,希望以心智障礙領域的公共討論為引,擴大障礙者參與永續討論的可能性,同時,我們也相信,一個能讓心智障礙者參與的公正轉型模式,也會有助於整體國家未來在面對各類利害關係人時的溝通、協作。
2050淨零碳排已是全球共識,實踐淨零轉型更是企業首要任務。然而,轉型過程中除確保淨零排放目標達成外,勢必將對既有經濟結構與社會分配帶來衝擊,因此「公正轉型」(Just Transition)概念也逐漸浮出檯面,以「盡力不遺落任何人」為目標倡議。服務心智障礙者的「心路基金會」,也在這條轉型路上,嘗試為每一個角色找出著力點。
「這必須從肯認正義、程序正義與分配正義三個環節著手,」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經理林綉娟點出驅動公正轉型的三個重要齒輪,社會必須先確認與區分利害關係人,並確保他們能有足夠管道參與公正轉型,在掌握受益或受損的公平性。林綉娟舉例,若極端氣候讓勞動者工作環境變得惡劣,我們能如何提供協助,確保其基本勞動力不在這場轉型中被犧牲,即是公正轉型的價值之所在。
而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資深主任吳心萍則以「公民參與」角度,啟動青年們思考脈絡。她提到,公民電廠以低碳、分散、示範跟民主為其主要特性,除滿足乾淨綠能的發電,更讓社區夥伴都能加入這場淨零碳排轉型過程,「淨零排放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口號!」讓ESG的種子植入心中,期待未來能長出具備公正轉型與淨零碳排價值的甜美果實。
延續兩位講師的分享,參與者們從「環境永續」、「社會正義」、「公民參與」及「公正轉型」等四個象限熱烈討論,嘗試勾勒出為身心障礙者在淨零轉型路上之著力點。不少青年指出,除大型企業需以社會企業角度承擔這項責任外,作為社福機構的夥伴,也有義務提升對於淨零碳排的理解,也才足以賦能身心障礙的朋友,讓他們了解如何從生活中實踐永續,更能意識到潛在的挑戰與危機,如何在工具的輔助下強化自身的能力,避免成為永續轉型下被犧牲的人。
帶入公正轉型價值的淨零碳排之路或許篳路藍縷,但唯有從政府、企業到社福團體共同正視此一挑戰,才能逐步梳理出可行的解決方案,用科技力與數位工具為這群身心障礙者打造出一個更合宜的生存空間,而不再是被遺忘的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