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好政LOGO
:::

CAI時代,誰還需要真人?——人格化AI對人類情感世界的影響

團隊名稱 / 基隆永續發展實踐青年行動聯盟

活動人數 / 40 人

報名截止

活動資訊

團隊介紹

基隆永續發展實踐青年行動聯盟長期推動公共參與與永續議題行動,由基隆在地青年與志同道合者組成,透過倡議推廣公民教育、海洋永續與社區參與,回應聯合國SDGs目標。行動計畫結合講座、走讀與工作坊等方式,深入探討基隆在地議題,如飲食、氣候與漁業,強化青年公共參與與在地實踐力。聯盟致力於凝聚青年聲音,為基隆打造永續發展的行動平台。

2024年以基隆居住正義為題辦理審議論壇,2025年,我們將以「人格化AI與人類情感互動」為題,辦理青年論壇,聚焦AI在心理支持、親密關係與倫理挑戰上的影響。透過世界咖啡館形式,和青年深入對話,並以多元觀點回應科技發展帶來的社會變化,實踐青年世代參與公共政策的可能。

議題介紹

AI在近期擁有非常高的討論量,人們喜歡使用AI幫助搜尋、學業與工作,然而有一個特別的議題正在發酵,卻鮮少有深度探索的場合,那就是——人與AI的情感投射與依賴。由於本團隊成員有人參與過相關議題之節目企劃,又現代社會的青少年的情感教育成為一種顯學,且Z世代的網路與數位依賴,基於上述關懷而組成了這次提案的動機。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迅速發展,AI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範圍越來越廣,AI不再只是語音助手、社交機器人等事務性工具,更逐漸在人類情感支持等心理面向上發揮深刻的影響力。我們可以看到Replika、Cleverbot、卿卿我我等AI聊天應用程式盛行,更有涉足心理健康領域的Woebot等應用程式,AI與人類情感互動已然成為重要議題,特別是對於青年一代的影響力日益突顯。

儘管AI作為陪伴者、情感支持者的現象正在普遍化,卻也同時必須面對AI倫理、隱私與人權保護、心理健康等複雜議題,不一而足。雖AI作為陪伴者提供了人們情感支持,但因為AI使用者與潛在使用者對AI的擔憂可能影響其使用意願及其社會信任度;若使用者未曾意識到使用AI的潛在風險,亦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承受巨大的負面影響。

然而,在AI猛迅發展、為社會帶來深刻影響的當口,國際上對AI的治理原則卻尚在起步階段、未臻成熟,台灣的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亦尚未通過。即便堪堪確立了基本原則,後續仍須尋求能夠平衡AI技術發展及潛在風險管理的合適、具體政策,而一切均需要經驗的累積深化與各方群眾的廣泛討論。

基於前述問題現況,我們想要從AI與人類的情感互動作為切入點,去探討AI對於親密關係、心理健康的影響,以及倫理挑戰。

 

議題分享人

議題分享人照片
個人經歷

成果展示

活動側寫

在科技浪潮下,「AI能否取代真人」成為青年最熱議的問題。由「基隆永續發展實踐青年行動聯盟」主辦、參與「青年好政 Let’s Talk」計畫的論壇,於114年7月19日假基隆太平青鳥登場,吸引14位來自不同背景的青年公民齊聚一堂,深入探討「CAI時代,誰還需要真人?」這個挑戰人類情感疆界的議題。

 

活動現場氛圍熱烈,從AI專家賴仕涵講師開場,分享各國AI及真人AI使用狀況與研究,讓現場參與者大開眼界。

備足知識,緊接著「與AI談戀愛」、「AI是否能取代情感專業服務」到「AI模擬逝者的倫理困境」三大主題展開分組討論。主持人與三位桌長引導青年們以理性與創新兼具的視角,思考AI介入情感世界的機會與風險。現場不乏犀利的觀點與機智的辯論,例如「AI戀人是否能滿足情感需求卻削弱社交能力」、「虛擬伴侶與真實伴侶之間的倫理界線」等問題,讓討論氣氛既嚴肅又充滿思辨火花。

 

會中青年們不僅揭示AI陪伴功能的潛在價值,也提出具體治理建議:如建立AI風險分級制度、推動「AI遺囑契約」、強化AI素養教育與隱私保護,甚至構想讓被AI取代的專業轉型為AI監督者的「公正轉型」方案。這場討論不僅止於技術層面,更觸及人性與社會價值排序的核心,展現出青年群體對科技倫理的成熟思考。

 

參與者一致肯定活動的啟發性與互動性:「開啟新思維、重新看見AI與人類共存的可能。」活動最後,全體參與者在太平青鳥的午後光影中合影留念——那一刻,AI或許能模擬表情,卻無法取代人類彼此真實的共鳴。這場對話,成為基隆青年以行動回應未來倫理挑戰的生動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