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議題現況及問題
2020年10 月美國教育委員會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充滿挑戰的COVID-19疫情下,校園心理健康是大學院校的校長和學者的第一大擔憂。台灣大專院校於疫情期間所採用遠距線上教學,導致大學生被迫在家進行各類線上學習活動,老師和校方在此情況下相較以往更難掌握學生們目前的心理健康狀態。疫情所帶來環境的巨變,使原本被受心理輔導的學生也被迫中離,多數學生的壓力因應管道受到限制對心理健康造成衝擊。因此,為維護疫情期間大專院校學生心理健康需求,本活動將探討大專院校通訊諮商在此時機下發展的可能性,以藉此提升校園內心理健康資源的支持系統。以下是三點議題現況及問題的主要探討面向:
1.大部分學生對於通訊諮商的相關議題與法規較不熟悉,也不知道要去哪裡尋找資源
大專院校內對於通訊諮商相關的知識及背景渠道並不普及,學生們難以於第一時間有效地了解通訊諮商及如何使用,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可能來自於原本對於諮商的宣傳量能即不足加上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下,導致對於學生求助無門的情況愈發嚴重
2.政府無法有效使各校確切提出統一審核內容,導致校方在突發的疫情狀態下難以提供學生因應輔導措施,使原本接受實體諮商的學生被迫中斷
以通訊諮商法為例,未滿18歲者不適用進行通訊諮商,可就大專院校之學生年齡而言,大一新生及專科三年級以下(包含三年級)多數未達法定適用之年齡,可於疫情期間原本附心理諮商需求之學生,可能因牴觸法律而被迫中止,即使教育部於110年7月新頒布大專院校因應疫情相關之特殊條例,但若疫情持續,勢必得採取相關修法措施以作因應,另外在科技的日新月異下,通訊諮商所呈現出的便利性也越發凸顯其優勢。大專院校於申請通訊諮商審核的資格中,會出現因中央政府未明確定義申請資格及審核標準,而導致各地區申請難度及要求寬鬆不一,導致大專院校不清楚該何去何從,也致使審核未通過之學校學生無法於疫情下行通訊諮商之權利,這除了造成各大專院校之不便外,更成為學生對於心理健康求助管道上之阻礙
3.目前尚未存有具安全性及統一性的通訊諮商整合品台,使得個區域的大專院校心理輔導資源難以有效整合來達到最大效益
通訊心理諮商於COVID-19 疫情爆發之前即已流行於國際間,其主要提供那些恐因心理健康尋求心理諮商而受汙名,或因疾病本身難以外出求助的患者,通訊心理諮商毋寧是將診間移至他們面前,直接且精準地滿足患者心理健康之需求;實證研究也證明通訊心理諮商與實體諮商同樣有效。
參考其他國家的相關案例,可以發現此類遠距通訊諮商的平台日益蓬勃的發展中,也有許多組織與大學院校參與合作開發。例如,BetterMynd 為美國現行已經與全美多所大學的遠距通訊諮商平台。學生只需透過智慧型手機或筆電登入就能便利的操作,這也使協助全美2100萬名大學生面對心理健康議題變得容易許多。平台可以提供專為每所合作大學校課的學生直接且快速的管道去選擇具經驗的心理師進行遠距通訊諮商。此外,BetterMynd平台也通過HIPAA和FERPA的核准,使所有學生能安全無虞的進行諮商,不需單由個人資訊或診斷資料的外洩。台灣目前仍未有一個個大專校都能共同使用的通訊諮商平台,也因此難以將各地的心理輔導資源發輝到最大的可能性。因此,我本也將會於本次活動中針對這個議題探討,藉由青年及多方與會人士的聲音,來設法促成政府與大學端共同開發或是和台灣現有已存在的類似平來(如FarHugs遠距抱抱)合作在未來提供所有台灣大專院校學生設置一個公共、便捷且安全的遠距通訊諮商平台。
(二)議題與討論主題的相關性與重要性
●相關性
1.台灣現有諮商管道
張老師基金會:2005年,因應《心理師法》規定,規劃「專業諮商體系」及「志願服務體系」雙軌制,設立張老師心理諮商所,集結有證照的諮商師、臨床心理師、社工師等專業團隊來服務。成立宗旨在於配合政府政策,辦理身心輔導、心理諮商、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教育推廣、青少年犯罪防治等有關工作。2013年,張老師在臺灣地區各縣市有46條專線,共有12個張老師青少年輔導中心,全年輔導件數達7.3萬人次,平均每日服務約201人次。
FarHugs遠距抱抱:FarHugs 遠距抱抱提供專業專家心理健康資源給有需要的人,無論實體或通訊。FarHugs使距離與時間不再成為追求心理健康的阻礙,平台上目前已有超過3外人註冊,並有來自全台北中南共15所合作心理醫療機構160名專業人士共同建構社會心理安全網,至今仍持續增加中。
2.實體諮商和遠距通續諮商差異
通訊諮商可分為以手機為主要媒介或以電腦為主要媒介兩種,其中又可分為以短訊和文字為主的非同步諮商及以線上視訊軟體為主的同步諮商,非同步諮商有別於一般的實體諮商,個案可擁有更多的安全感及自我省思的時間與空間,有利於處理己身的經驗和情緒,減少衝動性的情緒起伏,進而能夠更加深地去覺察自我,且更願意去表達最真實的感受和自我揭露,而以視訊為主的同步通訊諮商,較類似於一般的實體諮商,在良好的通訊下,語音與影像都為即時的,可流暢地與心理師進行自我揭露與表達,但與實體諮商較不同的地方在於,視訊諮商的模式不受地點及時間所限制,個案可選擇於對己身最有安全感之地方進行,例如:家中、宿舍等等。
而相較於實體諮商,通訊諮商較不足的地方在於缺乏實體接觸的臨場感,對於某些關係依賴感較高的個案較不適用,如患有B型人格障礙之個案,另外在通訊的執行下,有時會容易忽略一些非語言之訊息而導致治療者對於判斷的不準確性。
●重要性
人類的日常生活時時刻刻都隨著時代改變,而科技的力量使得遠距心理諮商成為一種新型態的諮商模式,其近年來的發展也在眾多其他國家日漸蓬勃。在COVID-19疫情的時代下,各種防疫措施限制了人與人之間的社交互動,在此同時,正好提供給運用網路科技進行的遠距心理諮商一個良好時機可以去轉換既有的諮商模式。本團隊認為此活動的重要性是能實際透過大學生對於此議題的認識與討論參與,為政府與校方更好的方案來改善現況,為全國大專院校學生提供更完善的心理健康支持系統。
(三)對 Talk 討論的期待
●論壇整體期許
期許論壇能促使校內營造出對於個體心理健康更友善的環境,進而讓心理健康議題延伸到平常的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了解到目前身邊有哪些資源可以使用來協助自身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當愈多人能對自身身心狀況維持一定的敏感度,心理健康議題的討論度也會增加,因此學生需要因為心理問題需要協助或服導時,就能較無羞恥感的和身邊的人談聊,更可適時利用學校的各種管道得到應有的專業協助。從日常到群體間的對話或團體活動中, 漸漸讓因為心理健康問題而需要協助的人能夠沒有罪惡感的去對外說明自身心理健康狀況是相當重要的。即使這種風氣需要花時間培養,但是校園所提供的支持系統很可能是救人一命的措施,並能培養學生同理與關懷的能力, 並將風氣推廣到校園外。
●活動前後改變
活動中:團隊會招集各領域專業人士來對此議題進行專業知識的分享與經驗傳承。參與的成員將共同加入討論的行列,透過集思廣益的方式討論出遠距通訊諮商運用在目前校園內現有心理輔導制度下的整合方案以及其他施行的可能對策,使遠距通訊諮商能順利那入校園心理健康支持系統中的一環。
活動後:透過校方和學生會等自治團體共同的力量,無論師長、學生或是相關校內行政人員都需對此議題更有意識,為校園的心理健康支持系統能夠更完善。透過彙整青年意見在後續會議與主管機關擬定心理健康課程政策之制定和校園通訊諮商的施行方案。
●執行團隊願景
團隊秉持的信念是知識和同情心是在探討心理健議題時最強大的工具。唯有關懷同理和正確知識觀念,大眾才會重視此議題的重要性。我們相信心理健康支持系統的完善建立,能讓校園內的每一份子都可能從中受惠,並能幫助到你我身旁的任何一個人度過人生的難關。因此,此活動賦予我們一種使命感,讓我們認清到自己或許有能力為目前台灣校園心理輔導環境提供具體方案,從中優化心理健康支持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