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議題現況及問題
現行教育課綱中,心理健康課程附庸於健康與體育課程之下。高中階段健康與體育領
域課程規劃為每週 3 節課,然實際上大多數 2 節為體育課程,又剩餘1 節得平分生理與
心理健康層面,心理健康教育實際授課時間太少,且內容主題過於簡略,無法實際應用於
生活中,與實際需求有所落差。現行心理教育不足下,青年對於相關議題知識缺乏、重視
程度與通報意識不高,除了無法強化我國青年之心理修復能力,也可能導致高風險族群
的數量及其需求被低估。另外,心理課程之師資大部分不具心輔背景,專業度存在疑
慮。
本議題尚待討論之事項如下:
1.心理課程的獨立與否及可行性
2.心裡課程預期達到的核心效果
3.課程內容需涵蓋之面向
4.課程執行形式(評分機制、課內外時間、講述或活動討論...)
5..師資素養培訓方式、人力資源問題之解方
6.政策制定到落實間的過渡期規劃
7.評斷該政策成效的審核機制
(二)議題與討論主題的相關性與重要性
1.世界衛生組織提及:「No health without mental health.」,教育為心理健康促進的重要
基礎,擁有相關基本知識,才有足夠意識與能力照護自身與他人心理狀態,並提升大眾對
於精神疾病的理解,打造更友善的環境。
2.心理健康為我國國民之普世權利,心理知識則不應為被壟斷的文化資本,因此,義務教
育中若能提供足夠學習資源,使不易接觸此領域之階層能直接透過義務教育習得相關
知能,或許一部分能減緩社會不平等
3.心理治療及諮商資源有限,可從前端教育面降低總體需求量,緩解資源配置不足問題
(三)對 Talk 討論的期待
1.促進不同背景之青年相互討論,激發碰撞不同的想法與思辯
2. 釐清當前政策與實際情況的落差
3.分析出若獨立心理課程的預期效益有哪些?同時又會有哪些困境或弊端?
3.討論出課程內容應包含哪些面向,以及內容比例如何配置(例如理論與應用、疾病與
一般健康之佔比)
4.研擬心裡健康課程師資來源及相關配套
5. 擬出細節方案(例如上課時長、分數機制、課程形式)
:::
啥款?!獨立高中教育中心理課程的困難與解方!
活動資訊
團隊介紹
議題介紹
附件下載
議題分享人
成果展示
活動側寫
「作為高中生的你,或曾是高中生的你,需要什麼心理課程的支持?」在高中階段有很多心理需求與認同,而心理課程的形式與內容,要如何達成學生心理的健康,是今天執行團隊協貓三諫客希望與大家一起思考的。
我們發現,現行的輔導課內容多為生涯規劃課程,主要介紹科系介紹或升學管道說明等,而有些生命教育課程則帶有宗教元素,與大家期待的自我探索或心理健康的內容有所差異。
而根據林上能諮商師的說法,高中時有接觸過諮商的學生比例為25%,因此心理健康相關的諮詢管道介紹或是一些基本素養,如能以課程的形式呈現,更能夠直接幫助到最多高中生,讓輔導課不只是單純的指引未來規劃路線。
下午接續的Talk分組討論,以學校、政府、第三方外部單位、以及學生本身等面向切入。在校園端,與會者提議可以讓地域相近的學校做跨校資源的結合,藉由資源共享降低輔導老師的行政工作量。而政府則可以在支持這樣的跨校資源整合之餘,更加明確提供校方輔導分級分類標準。除此之外,跳脫體制的第三方單位,如教育性質的NGO,與學校共同加入心輔課程教案的規劃與教學上的協力,可以激發學生更多的多元的思考。
身為學生,到底需要什麼心理課程的支持?這個問題不會只有一個答案,我們還是期待能夠透過不斷的討論,學生發現真正的需求,並勇於發聲來創造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