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場Let’s talk 活動主要目的為強化「校園心理輔導專業網絡建構」,帶領大家探索高級中學以及五專的輔導諮商需求;隨著社會改變,國外多個行政區域亦有「心理健康假」的設計。我們希望從工作者的實務經驗以及學生的親身經歷作為交流意見的基礎,討論新興政策於台灣實施的可行性。
一、議題現況及問題
(一)現況
三級輔導的未盡之處
現行校園心理輔導專業網絡(三級輔導系統)工作者包含科任教師、認輔教師、學生事務人員、輔導行政人員、導師等,其中我們發現「輔導師生比過低」、「人力資源不足」等現象極度容易發生在現場。
台北市教育局統計,北市高中職生尋求輔導人數已從2015年2750人,增至109年3533人,人數創6年新高。根據《學生輔導法》,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配置專任輔導教師之人數如下:高級中等學校12班以下者置1人;國民中學15班以下者置1人。以北市高中職為例,平均輔導師生比為1:396,現行規定以班級數配置輔導人力,無法隨就學和輔導學生需求量而調整,造成學校輔導資源不均。國外的新興政策對於心理健康問題,除了挹注更多輔導資源,學生是否有機會為自己的需求而發聲?鑑於世代改變,青少年面對的情緒壓力,已遠超過許多成人的想像;美國奧勒岡州州長即在2018年簽署法案,讓學生可按需要向校方請「心理健康假」:當學生心理不適時,不用就診證明,即可在每3
個月最多可以請5次「心理健康假」。
截至2021年11月底,美國至少已有3145所學校實施心理健康假,包含奧勒岡州、北卡羅來納、維吉尼亞和密蘇里州等。針對輔導系統無法解決的部分,如果在台灣實施心理健康假是可行的嗎?
(二)問題
高中/五專校園需要甚麼樣的心理健康支持資源?
1.現行中等教育之輔導師生比能否滿足學生需求?
2.各中學、五專是否符合專業輔導人力與學生人數比?(高級中等學校12班以下者置1人;國民中學15班以下者置1人、大專校院每1200名學生配一名專業輔導人員)
3.即使符合法定人力比,目前輔導師生比是否仍遠低於學生需求?如何完善高中/五專的心理健康支持環境? 需要甚麼樣的心理健康假嗎?
1.我們期待怎麼樣的心理健康假?(心理健康假的目的?標準?時長?與病假的區分?)
2.心理健康假如何與現有的心輔資源體系配合運作?如何協助頻繁使用心理健康假/與學校脫節者重返校園?
二、議題與討論主題的相關性與重要性
衛生福利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自殺長期佔據青年死因前三位;根據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統計,台灣15至24歲自殺人數,從2018年的193人,成長到2020年的257人,增幅33.2%。自殺通報人數也從2018年4905人上升到7991人,增幅62.9%;以上數據在在顯示,精神健康品質是社會變動趨勢下越顯重要的關鍵內容。在過去的歷史中,社會亦曾對於一些議題陌生、不待見,例如:女性生理期議題——如今已有生理假的相關保障,亦已落實在普遍校園。有鑑於校園為培育未來人才的重要場域,在學習歷程中有好的心理狀態為重要事務——在心理健康議題,海外已有校園實踐經驗的心理健康假,實為臺灣社會必要討論的重點項目之一。
三、對Talk討論的期待
【青年參與】
因為各地青年的參與,我們期許在討論中能夠從不同角度切入,並探討校園內的專業輔導諮商人力議題、與心理健康下的合適性。
【專家參與】
因為專家學者、現場輔導諮商人員的參與,期待與會青年能在輕鬆的環境分享自身的經驗及想像,在活動間能夠釐清以下問題,包含「資源現況能否滿足學生需求?」「該如何擴充校內輔導資源?」「如何舒緩諮商系統之排隊情形?」「我們希望怎麼樣的心理健康假?」
【一線參與】
透過一線人員的分享,讓與會的參與者能夠更了解校園內專業輔導諮商人力的現況,並在日後能將此次討論内容內化,落實在我們的校園裡,為台灣心理衛生發聲。
【開放政府】
本次talk透過青年、專家、一線參與的經驗共同形成對政府的期待與建議,盼能真正成為公部門在日後政策制訂上的參考與基礎,並透過校園及政府的努力,讓有需求的學生都能被學校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