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好政LOGO
:::

家長面臨的親職照顧壓力與挑戰

團隊名稱 / 台灣社會議題創新行動協會

活動人數 / 40 人

報名截止

活動資訊

團隊介紹

議題介紹

親職壓力是父母履行親職角色或親子互動過程中所知覺之感受壓力。調查顯示,在教養子女的過程中,父母能有效的「共親職」,有助於幼兒的教養品質和行為。因此,我們認為釐清家庭主要照顧者,所面對的親職照顧困境,以及如何進行情緒調適與舒解,同時,檢視政策與社會資源使用經驗與建議收集,期許未來調整與改善方案,以緩解緊繃的家庭生活,有助於減輕家長、母職者的心理壓力,營造不崩潰的親子居家同樂。

(一)議題現況及問題
1.親職壓力來源形成與面向
早在一九四九年Reuben Hill即提出ABC-X家庭壓力的理論模式,該理論指出:家庭壓力(X因素)之概念是複雜的三方互動下之產物,影響壓力的因素包括:壓力事件(A因素),家庭用以因應壓力的資源(B因素),家庭對此壓力之定義或解釋(C因素)。因此,壓力或危機並不簡單的被視為是事件本身之直接結果,也視家庭 如何定義該事件,以及擁有什麼資源來決定。其後,McCubbin和Patterson(1982)在此理論基礎上,加入壓力累積、危機和調適的概念,修正為Double ABC-X模式理論,強調 家庭壓力絕非單一事件所引起的結果,而是ABC三種因素在時間序列中累積、交互作用的 結果,先前的危機形成日後的累積壓力,家庭現有及新開發的資源、家庭成員對於危機和資源的認知,影響其對壓力的因應,最後調適良好,危機解除,或是適應不良,產生危機,形成 下一階段的壓力。
整體而言,家庭照顧者的壓力面向:
一、身體負荷(不能充分休息、睡眠中斷、累積疲勞或照顧傷害等);
二、心理負荷(焦慮、擔憂、挫折、生氣、委屈、罪惡感、孤單、哀傷、無力感、憂鬱等複雜情緒);
三、工作負荷(請假、減少工時、影響升遷、蠟燭兩頭燒、被迫辭去工作等);
四、社交負荷(沒時間從事休閒活動、缺乏社會互動、斷了親友往來、愈來愈孤立);
五、經濟負荷(沒了薪水、退休金不保、老年貧窮風險高);
六、家庭關係負荷(家人關係不睦無法溝通、照顧意見相左、分工不均等);
七、幼兒養育負荷(健康、行為、學習等擔心);
八、親子互動負荷(親子關係、孩子難養育等)。
從文獻調查發現家庭背景特徵及社會支持最常提到兩大影響層面;家庭背景特徵層面包含:家庭收入、父母教育程度、伴侶支持度、孩童數量或孩童年齡等;普遍認為家庭收入低及教育程度低的父母有較高的親職壓力(李美銀、陳月枝、王煇雄、陳端容,2007;陳育貞,2013;陳瑋婷,2012;羅鳳菊,2007;M. Y. Lee, Chen, Wang, & Chen, 2007; Smith, Oliver, & Innocenti, 2001);孩童之年齡及子女之數量等的變項則有不同的研究結果,尚未定論。在社會支持對親職壓力的影響結果較為一致,研究顯示社會支持與親職壓力成負相關(M. Y.Lee et al., 2007; Smith et al., 2001);陳瑋婷(2012)則認為,不論是否養育身心障礙孩童,得到較高的社會支持則感受到較少的親職壓力(趙貞琦,2009)及較少的不確定感(Lee, Yoo, &Yoo, 2007)。
2.親職壓力對親職照顧者生活品質與滿意度影響
郭孟瑜、王翠鳳(2006) 的研究指出,母親的親職壓力與自我效能及生活品質呈現負相關,當母親的自我效能越高時,所感受到的親職壓力越低,在生活品質上的感受就會越好,而親職壓力與自我效能可以解釋發展遲緩母親生活品質之總變異量為28.79%。作者認為三者之間有當程度的關係。Duvdevany 和 Abboud(2003)指出當智能障礙者母親所感受的非正式社會支持愈多時,他們所感受到的壓力會較小且幸福感會愈高。Lederberg 和 Golbach(2002)也曾探討 23 位聽覺障礙幼兒母親在幼兒處於不同年齡時,親職壓力、社會支持對於生活滿意度的預測效果。此研究透過路徑分析發現,當聽障幼兒僅有 22 個月大時,家長與家庭問題的親職壓力對於生活滿意度產生負向效果、兒童特徵方面的親職壓力對於社會支持具有負向效果;社會支持則未能預測生活滿意度。當聽障幼兒三歲時,聽障幼兒母親在家長層面的親職壓力分別對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具有負向效果;兒童層面的親職壓力並未能顯著預測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社會支持則對生活滿意度產生正向效果。
從上述論文研究發現,當親職壓力產生時,主要照顧者對壓力事件界定與現有資源(個人、家庭及社會資源)的使用,確實會影響親職壓力調適成功與否。
3.親職照顧者易有負面情緒,尤其女性又高於男性
由於女性是孕育新生命和照顧嬰幼兒的主體,在家庭中受教養嬰幼兒的壓力影響最早、最直接的就是母親,在必須和孩子分開時,通常母親也會比父親更容易感受到分離焦慮(separation anxiety)(Jarvis, & Creasey,1991;Lutz & Hock, 1995),而照顧新生兒的睡眠不足,以及心理壓力已被醫學研究認為是造成母親產後憂鬱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新手母親對自己的角色扮演產生矛盾與認同障礙,或因某些因素例如:社會對嬰兒重男輕女的期待等,缺乏配偶及親友的扶持,容易與生理因素結合,造成母親憂鬱症的發生。女性照顧者在工作家務兩頭燒,整天宅在家照顧小孩,親子雙方的壓力都很大,孩子也在恐懼、注意力不集中、焦慮、無聊中度過防疫在家學習生活。

(二)議題與討論主題的相關性與重要性
今年度主題為「心理健康」,探討親職壓力對於促進父母功能或孩子發展有其重要的意義。如何紓解親職照顧者的身心健康、婚姻滿意等,會影響孩子的發展,造成日後的不良適應行為,甚至導致社會問題。因此,如何建立完整的親職照顧者支持網路,將有助於促進家庭氣氛與家長心理健康。
英國育兒平台Good Play Guide創辦人暨心理學家古莫(Amanda Gummer)表示,當你與另一個人相處的時間變長了,就比較容易吵架、意見不合,部分原因純粹是爭執的機會變多了。當一日三吼成為常態,孩子在長期精神虐待下家庭環境長大,也造成他沒辦法和別人建立穩定與長期的關係。諮商心理師陳儀安認為,若孩子時常處於緊張、害怕、憤怒等情緒高張的狀態,很可能損及大腦的長期記憶,學習效益也會降低。
因此,家庭照顧者隨時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的狀態,也需要隨時調適與處理負面情緒。陳彥玲(2018)研究中提到,照顧者調適心理狀態,透過尋找相關資源或管道得到紓解。包含親朋好友、團體組織等社會支持性行為,或參與心理諮商所舉辦親職教育、舒壓等講座活動,確實對照顧者有立即諮商效果(陳秀亭,2018)。當親職照顧者壓力得到紓解,心理健康狀態越高,間接促進生活滿意度與幸福感,以致維持溫馨家庭生活氣氛。
親子關係拉警報,也恐增加家庭暴力。身兼父母職的上班族,不僅要在家辦公、開會,還必須天天為孩子準備三餐餐點,令人分身乏術、精疲力竭,而讓家人間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張,衍生更多的家庭衝突。而家人間負面情緒,從家扶基金會進行「疫情下兒少照顧問卷調查」發現,大多家長(67.8%)面對負面情緒以自我消化處理,選擇對外尋求協助者未達2成。同時,衛生福利部統計,今年五月三級警戒後,生活型態變動,情緒、生活壓力劇增,催化家內的緊張關係,全台家暴通報量比去年同期增加約15%,受害者的處境也更為艱鉅。
有鑑於此,如何減少因密閉、密集、密接因素,創造家庭和諧氣氛,需要有更完善的心理健康、社會支持系統,目前提供政策方案是否適用、及時?符合真實需求?非常值得深入探究。

(三)對Talk討論的期待
透過探討親職壓力類別與社會支持網絡發現,可將親職壓力歸類成四個子議題:議題一:經濟工作的心理壓力,;議題二教養育兒的心理壓力;議題三社會關係的心理壓力;議題四其他類型的心理壓力。分別進行政策對接討論與建議,針對四項子議題目前政策與社會支持資源的適配性,提供實質的經驗分享與討論建議。不管事雙薪、單親、身心障礙家長面臨親職壓力與挑戰,更是無法言喻的痛苦。希望能透議題討論,讓政府瞭解親職照顧狀況與問題,提升照顧者心理健康不只是心理諮商管道,仍有許多可以進步的空間,或更及時、便民的作法。唯有深入探究民眾心理,有效改善與調適壓力源,才能有效降低家庭暴力機會。

議題分享人

議題分享人照片
個人經歷

成果展示

活動側寫

家長面臨的親職照顧壓力與挑戰

這場由「台灣社會議題創新行動協會」在台南興化社區活動中心所舉辦的Let' Talk,邀請北台南地區正處於照顧孩子階段的父母親們,一起探討「家長面臨的親職照顧壓力與挑戰」。

蕭諮商師先協助與會者了解親職照護的壓力及基本的紓壓方法,父母親在育兒路上遇到壓力時,第一時間一定要先讓自己冷靜下來,以免讓事態更加擴大;另外,照顧孩子本該就是夫妻兩人共同的事,因此溝通也非常重要,學會向另一半表達想法及情緒,會有助於讓對方成為自己的神隊友,而非豬隊友。

下午Let' talk則從四個面向出發,分別從「經濟工作」、「教養育兒」、「社會關係」、「其他類型」等議題,討論家長在親職照護的壓力及解方。「經濟工作」面向主要關注在於如何平衡家長的工作及照護,以及臨時托育的問題,「工作平衡網」中是否可以整合相關企業提供的臨時照顧空間等友善資源、除了鼓勵企業保障工作者工作生活平衡外,應該有更強制的檢視,確保公司企業重視相關措施。

「教養育兒」面向則關注隔代教養及課後延長托育議題,期盼規劃三代同堂共學計畫,課後臨時托育則建議招募大專院校學生或志工執行。「社會關係」面向則認為政府在鼓勵生育的同時,應該也要關注家長在面對身分轉換的任務及壓力調適的教育訓練;「其他類型面向」則提出在親職政策權責及相關資源資訊過於分散,地方上應該有更精準的單一窗口。

藉由各方不同角度的互相激盪後,幾個議題都越來越聚焦,親職照顧最迫切的需要,其實正是「臨時托育」。就像今天Talk現場,執行團隊台灣社會議題創新行動協會為了希望讓青年父母們能夠安心地參與公共事務討論,以自身的經驗及需求參加Talk審議,特地在現場安排托育服務,讓家長們可以放心積極的提出自己的看法、聆聽他人的意見;期待透過Let' talk的討論及建言產出,在更多面向上,可以提供青年父母們更健全的臨時托育措施,減輕家長在親職照顧的各種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