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好政LOGO
:::

都市原住民的部落重建與展望

團隊名稱 / bubu人文小跑車

活動人數 / 35 人

報名截止

活動資訊

團隊介紹

bubu人文小跑車是由「社會科學實踐種子論壇」成員所組成,社科種子創立於2018年,是由一群跨校、跨系所的大專院校學生們所組成,並以「臺灣社會公民實踐種子社」登記為臺灣大學學生社團,長期以來,我們致力於向15-18歲青年學子推廣社會科學知識、素養、方法與理念價值,並透過多元活動為他們提供一處練習對話、交流與知識追求的場域,帶領他們從議題的討論過程中理解精神的本質,學習以不同視角看待會議題,並學習尊重與了解會中不同的面貌與可能。

 

過去曾舉辦過五屆高中生暑期營隊、兩屆線上園遊會及30+場全台校園巡迴講座,期待長期耕耘之下,能讓學的種子在更多學子的心中向下、向深紮根。

議題介紹

截至2022 年,臺灣約有五成之原住民居住於都會地區,其中新北、桃園地區佔了超過四成之人口。因為歷史背景因素,原住民長期處於經濟弱勢、被邊緣化之窘境,許多族人為了謀生因而來到臺灣西部都市地區發展。在缺乏足夠資源支持情況下,早期許多選擇資源貧乏、危險性高及土地所有權模糊之區域居住。許多部落定居於河川邊,除了安全問題,亦有部落曾經面臨遷村、拆村等問題,引發族人抗爭之事件。

 

 以三鶯部落為例,在上世紀80年代,阿美族人來到三峽、鶯歌一帶,選擇與過去居住環境相似之大漢溪畔落腳。然而溪畔地帶多屬國有土地,故其所居住地帶為違建地,因而被政府要求拆遷。過去曾經以短期安置所、建造國民住宅等方式希望能讓族人仍有居住地,然而最終成效不彰,甚至遭到族人的抗議。在2015年,三鶯部落以「333」模式,即政府、族人各出資三分之一,以及族人向銀行借貸三分之一資金之方式重建部落,不僅使居民能有居住且延續己身文化生活之權利,亦保有自身營造、經營部落的主體性。雖然三鶯部落為全臺第一個住民重建的原住民部落,然而其資源仍相當有限,至今許多教育資源仍為外部民間組織、志工給予協助。加上過去為生活於違建地之部落,最後政府卻出面協助,外界仍存有許多質疑聲浪,使得部落的保存正當性遭受挫折。

 

當前在臺灣仍存在許多都市原住民部落,以大臺北地區為例,便有三鶯、南靖、福爾摩沙、北二高、撒烏瓦知、崁津、小碧潭及溪洲等八個部落,目前僅有三鶯及溪洲部落已異地重建。在地區限制發展的情況下,對於部落的文化及居住型態如何延續,以及如何獲取更穩定的資源,支撐族人生活及工作,在地的青年原住民將會是部落未來發展重要的利害關係人。過去對於都市原住民居住權益之報導及相關研究較少的情況下,希望能藉由此次青年好政活動,喚起社會的關注,同時希望能創造對話的空間,使得都市原住民青年能有機會相互交流,構思未來的居住與生活權益。

 

本活動在前半段將使用「說故事」(story telling)之方式,讓各地區族人能夠分享過去及現在所面臨到的居住及生活困境,相互交流及分享,讓彼此能瞭解在居住處境方面共同遭遇的問題。在後半段將採用open space之方式,將都市原住民部落的潛在挑戰分為「資源獲取」、「文化保存」及「居住安全」三大議題,以自由輪桌的方式針對各子議題提出實際需求及可行方案,共同思索未來改善都市原住民居住權益之解方。

議題分享人

議題分享人照片
個人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