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好政LOGO
:::

環境永續政策與法規如何進行社會溝通?——以氣候變遷 因應法為例

團隊名稱 / 話鹿學人有限公司(法律白話文運動)

活動人數 / 30 人

報名截止

活動資訊

團隊介紹

坊間常說,法律是保護懂法律的人。這句話聽起來諷刺,卻也是姑不而將的現實。

大多數的人不懂法律,但是從小就被教導要遵守法律,許多人因為無法理解法律,所以對法律產生許多誤會,最後讓我們失去了了解彼此的機會。

法律白話文運動是由期待台灣擁有法律專業媒體的法律人所組成的。我們在不同的職位上各司其職,來自不同地方、擁有不同專長,但都抱有個心願——透過白話文的方式傳播法律知識,改變台灣的法律文化。

法律白話文運動的使命,就是希望能肩負起法律人與社會大眾溝通的承擔,不只告訴大家如何思考法律議題,更希望能讓社會大眾感受到自己的聲音與主張被聽見,也被法律尊重。

我們相信,當每個人都感受到自己的信念被法律認真對待後,就會願意花時間傾聽、理解、思考,甚至行動。然後就會有更多人願意用法律思考問題,形成屬於台灣的民主法治文化。

活動問題請聯繫
EMAIL support@plainlaw.me
電話 02-2562-4664

議題介紹

議題手冊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v5moZ3Vijtdh3YIjU88p-8FDuy4OCtam/view

議題現況及問題:

近年來世界各國環境保育及永續發展意識逐漸抬頭 ,對於自然環境的維護、自然資源的保存與永續、綠色生活型態的推 廣乃至臺灣 2050 淨零政策目標中提及的能源轉型與碳費徵收,都有 許多政策與法規做出相對應的提案、修正與規劃,例如我國的礦業法 修正、氣候變遷因應法訂定、海洋保育法與海洋污染防治法修正草案 的提出,但此類政策與法規的特性,在於相關背景知識門檻較高,無 論是碳足跡的計算、海洋資源的盤點或是各式能源的優缺點的,非相 關科系的群眾難以理解,因此此類政策與法規之推行往往較難以取得 社會共識,並獲得應有的關注。

議題之多元觀點與公共重要性:
(1) 公共重要性
(a) 人類生活奠基於自然環境,與環境相關的政策與法規,便是 與社會中所有人相關的政策與法規;
(b) 會影響所有人的法規與政策,政府便有義務要聽取多元意 見、重視專業知識可為人民所得的近用性,始能最大化社會 共識,讓政策推行與法規修正順利推行,改善現況。
(2) 多元觀點
(a) 法規與前述自然科學的背景知識,過往都有停留在特定科系 背景或是專門研究領域者的情形,因此透過審議式民主的活 動,得以針對此類議題,獲得多元視角,並明白此類議題要如 何與一般民眾進行溝通。

成果展示

活動側寫

「以透過白話文方式傳播法律知識」為目標的話鹿學人有限公司,也就是廣為大家熟知的「法律白話文運動」,7月15日當天帶來一場有關環境法規的白話文運動,帶領大家討論「環境永續政策與法規如何進行社會溝通?」。

青年署陳雪玉署長當天也蒞臨現場,陳署長首先對法律白話文擅長的數位溝通表達高度讚賞,同時也期待透過本場Talk討論,將氣候變遷因應法的法規內容,轉譯成一般大眾都能輕鬆聽懂的白話文,並進行更多意見的交流。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總監趙家緯分享了許多臺灣邁向淨零的魔術數字,包括臺灣是氣候風險全球排名第37名的國家;臺灣颱風及海平面上升的風險更是全球前5名;儘管面臨嚴峻的氣候變遷危機,但現實情況是,國內僅有3成民眾知道政府已經制定「2050淨零碳排」目標,表示臺灣民眾普遍對於節能減碳的意識並不高,行動承諾更偏低,也凸顯出社會溝通的重要性。

臺南市新芽協會理事嚴婉玲則分享公共政策溝通的知能,讓參與者思考「議題、事件、理論」三者的差異,別開生面的帶領形式讓各桌的熱度瞬間飆升,也為下午的分組討論做了最好的暖身。

下午討論,參與者分別以運具電動化與無碳化,及資源循環零廢棄等為題進行討論。在運具方面,參與者認為可以把「使用電動車是一件很酷的事情」當作溝通主軸,積極爭取民眾認同,進而拉升電動車的使用比例;資源循環零廢棄部分,參與者則點出新政策倡導之前,應該加強相關正確理念的宣導,以自備環保杯5元補助為例,政策美意卻變成刺激環保杯的銷售量,出現每個人手上環保杯數量越來越多現象,反而成為資源的浪費,本末倒置現象需要盡速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