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好政LOGO
:::

高中心理健康相關正式與配套措施之研議

團隊名稱 / D.A.L.A

活動人數 / 40 人

報名截止

活動資訊

團隊介紹

議題介紹

高中心理健康相關正式與配套措施之研議──
1.校園中的輔導資源如何有效運用在學生上
2.心理健康相關課程如何與輔導資源做整合

 

(一)議題現況及問題
根據臺大醫院副院長高淑芬教授的調查指出,台灣有12%的兒童及青少年有任何一種的焦慮症,而有1%的兒童及青少年有憂鬱症。而董氏基金會過去調查發現,在台灣13.3%的高中職學生有明顯憂鬱情緒。換句話說,每7位高中職學生中,就有1位學生有明顯憂鬱情緒。可見在面對課業壓力、同儕相處、變動的社會以及許多不同的壓力來源,學習維持自身的心理健康,成為青年學子的重要課題。現今在校園內負責心理輔導及生涯規劃的輔導老師僅教授生涯規劃課程心理健康課程則被歸類為健康與護理課程。但現今課綱規定高中階段「健康與護理」課程,僅有必修2學分。而心理健康內容僅為九項主要學習內容中其中一項之次項目。可見目前針對心理健康教育學習時間及內容不足。
在正式課程時數不足的情況下,學生若要學習如何覺察與處理心理健康問題,勢必得透過其他管道,一般而言,學校會設置輔導室進行輔導工作並提供協助,但學生不一定了解這些資源(例如:輔導室之駐校心理師)與其使用方式,由此可知輔導室資源在校內宣導之不足,使學生無法有效運用這些資源。
在前文中所提及的兩個問題中,我們可以發現,健教課程跟輔導室皆在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但卻看不見這兩者之間的連結,更罔論相互支援。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面對自身的心理健康問題時,可能無法獲得適當的支持。
(二)議題與討論主題的相關性與重要性
世界衛生組織曾提出對於健康的概念:「沒有心理健康,就沒有真正的健康。」由此可見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身為國家未來的棟樑,青少年族群的心理健康問題尤應被重視。根據衛福部過去的調查:有高達21.1%的國中生以及18.7%的高中生,曾經認真地想過自殺。除了自殺問題,自我覺察、情緒處理、壓力調適等有關維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對於許多青少年來說也不容易,但在現今快速變遷的社會中,這些卻是維持身心安寧的重要課題。對於學生而言,學校教育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但在前文也曾提及,現今課綱內容對於這一部分的教學內容及時數不足,而輔導室資源也無法有效被運用,恐無法使學校對於心理健康的教育達到良好的效果。
(三)對Talk討論的期待
我們期望透過Talk討論,喚起青年對於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視,覺察自身處境與關懷眾人所面臨的共同困境。期望經由講師分享使青年更認識青少年心理健康與其相關課程之議題,
不只看到數據與表面現象,更發現其中的核心問題。而在了解問題之後,青年可以在疊加想法的過程中逐漸凝聚共識,針對高中心理健康課程內容與時數的問題產出可行的解決方案與公共政策,並設想可能的實行方式。

議題分享人

議題分享人照片
個人經歷

成果展示

活動側寫

當你有身體上的傷口時,能馬上想到找OK蹦來隔絕傷口;但心理出狀況時,你知道可以如何應對這個傷痛呢?今天的Talk執行團隊「D.A.L.A」想要與大家一起找出屬於心理健康的OK蹦。

一個人的健康程度定義,需要從生理層面與心理層面去共同檢視。其中,心理層面的健康衡量指標,包含了這個人是否能感受並管理自己的情緒、感受並同理他人情緒反應、面對生活與社會議題時的批判思考力、與他人溝通時的倡導能力與協作力,以及面對壓力的抗壓性等等,如同講師鄭其嘉教授所說,我們可以說心理健康的程度,直接關乎我們是否可以自主的享受生活。

謬妮晏心理師則分享他對高中校園輔導室的觀察,校園輔導課程內容的規劃,受限於學生的需求程度等,輔導老師在生命教育、心理健康、生涯規劃的內容中,大多會選擇教授生涯規畫課程,以確保績效達標,但這其實也影響了高中生在對於心理壓力等相關的認知不足。

那要怎麼幫助學生做到自我覺察呢?兩位講師一致認同「求助」是學生需要被培養的技能,學生們可能對於個人的心理狀況有些微的察覺,但困難的是在於不知道怎麼來發聲。因此,有一個鼓勵求助的環境就很重要,周遭要有足夠的求助資源訊息,來塑造鼓勵對外求助的氛圍,能讓學生安心地找到外部資源介入。

大家也認為一般教師對於心輔的知能需要被提升,大多被指派擔任導師的老師都有其主科專業,對於輔導的基本知能可能稍微缺少,建議學校應多安排心輔課程在教師研習課程之中,並設定有限期限,讓老師可以定期更新心輔知能,都能有基本對於心輔的認識,可以強化第一線教師判斷學生狀況,並予協助。

當每個人都具有充足的心衛知能時,整體社會便能更具包容性,才能讓學生自我察覺並放心地提出求助,我們才能更有效率地安置這些受傷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