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心理健康相關正式與配套措施之研議──
1.校園中的輔導資源如何有效運用在學生上
2.心理健康相關課程如何與輔導資源做整合
(一)議題現況及問題
根據臺大醫院副院長高淑芬教授的調查指出,台灣有12%的兒童及青少年有任何一種的焦慮症,而有1%的兒童及青少年有憂鬱症。而董氏基金會過去調查發現,在台灣13.3%的高中職學生有明顯憂鬱情緒。換句話說,每7位高中職學生中,就有1位學生有明顯憂鬱情緒。可見在面對課業壓力、同儕相處、變動的社會以及許多不同的壓力來源,學習維持自身的心理健康,成為青年學子的重要課題。現今在校園內負責心理輔導及生涯規劃的輔導老師僅教授生涯規劃課程心理健康課程則被歸類為健康與護理課程。但現今課綱規定高中階段「健康與護理」課程,僅有必修2學分。而心理健康內容僅為九項主要學習內容中其中一項之次項目。可見目前針對心理健康教育學習時間及內容不足。
在正式課程時數不足的情況下,學生若要學習如何覺察與處理心理健康問題,勢必得透過其他管道,一般而言,學校會設置輔導室進行輔導工作並提供協助,但學生不一定了解這些資源(例如:輔導室之駐校心理師)與其使用方式,由此可知輔導室資源在校內宣導之不足,使學生無法有效運用這些資源。
在前文中所提及的兩個問題中,我們可以發現,健教課程跟輔導室皆在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但卻看不見這兩者之間的連結,更罔論相互支援。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面對自身的心理健康問題時,可能無法獲得適當的支持。
(二)議題與討論主題的相關性與重要性
世界衛生組織曾提出對於健康的概念:「沒有心理健康,就沒有真正的健康。」由此可見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身為國家未來的棟樑,青少年族群的心理健康問題尤應被重視。根據衛福部過去的調查:有高達21.1%的國中生以及18.7%的高中生,曾經認真地想過自殺。除了自殺問題,自我覺察、情緒處理、壓力調適等有關維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對於許多青少年來說也不容易,但在現今快速變遷的社會中,這些卻是維持身心安寧的重要課題。對於學生而言,學校教育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但在前文也曾提及,現今課綱內容對於這一部分的教學內容及時數不足,而輔導室資源也無法有效被運用,恐無法使學校對於心理健康的教育達到良好的效果。
(三)對Talk討論的期待
我們期望透過Talk討論,喚起青年對於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視,覺察自身處境與關懷眾人所面臨的共同困境。期望經由講師分享使青年更認識青少年心理健康與其相關課程之議題,
不只看到數據與表面現象,更發現其中的核心問題。而在了解問題之後,青年可以在疊加想法的過程中逐漸凝聚共識,針對高中心理健康課程內容與時數的問題產出可行的解決方案與公共政策,並設想可能的實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