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好政LOGO
:::

藝術陪伴融入初級預防的執行與需求

團隊名稱 / Ni砸惑舖

活動人數 / 40 人

報名截止

活動資訊

團隊介紹

議題介紹

議題現況及問題
(一)現況問題
     目前的政策走向與主力策略皆著重在三級預防,對於初級預防的規劃以衛教和社區據點為主。然而在教育現場的規劃稍有不足,本計劃希望以青年熟悉的教育現場切入,希望能「加強社會安全網」的教育現場討論空間,也進一步的討論相關方案-藝術陪伴,試圖討論出讓人們在心理疾患前就能夠被接住,或是更進一步去接住自己,達到自救的可能的網絡可能性。
(二)國家目前對於初級預防的範圍
    根據衛生福利部-強化社會安全網(第二期計畫110-114年)所建構心理衛生三級預防策略,加強前端預防結合公共衛生三段五級及兒少保護、家庭暴力三級預防概念,建構多元議題個案三階段預防策略,有提到初級預防的策略:
1.初級預防-布建多元社區服務資源,提升心理衛生服務可近性,促進社區民眾心理健康,減少影響社區心理健康的風險因子。
依各縣市人口數,補助各地方政府逐年布建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據點及充實心理衛生健康促進服務人力,每處中心據點將設置心理健康組及個案管理組,心理健康組負責推動多元心理健康促進團體活動、心理衛生教育宣導方案、並提供心理諮詢及心理諮商服務,提升社區民眾利用心理衛生資源之可近性。個案管理組負責精神病人與自殺通報個案之管理服務,就近訪視責任區域個案;必要時提供社區精神病人突發事件緊急處置服務,連結醫療資源,以強化心理衛生服務成效。
(三)目前相關網絡單位
1.兒少保護議題:家防中心、社福中心、兒少科(或保護服務科、婦幼科、社工科等)、學生輔導諮商中心、家庭教育中心、少輔會、學生校外生活輔導會(以下稱校外會)等相關單位。
2.兒少偏差行為議題:少輔會、少年隊、學生輔導諮商中心、兒少科(或保護服務科、婦幼科、社工科等)、家防中心、社福中心、家庭教育中心、校外會、少年法庭等相關單位。
3.貧窮議題:社福中心、社會救助科(或社工科)、就業服務站(處、中心)、民間就(創)業輔導資源等相關單位。
4.心理衛生議題:心理衛生中心、家防中心、社福中心、學生輔導諮商中心、毒品危害防制中心、就業服務站(處、中心)、檢察官、更生保護會等相關單位。
5.毒品防制議題:毒品危害防制中心、觀護人、少輔會、少年隊、社福中心、學生輔導諮商中心、校外會、心理衛生中心、更生保護會等網絡單位。中央單位將透過專業輔導,持續協助地方強化定期/不定期聯繫的跨體系溝通平臺之功能,提升地方行政層級跨部門、跨專業運作機制效能;另為促發公私部門協力合作,規劃運作公私合作平臺,邀請民間團體參與共同討論,發展多元公私協力方案,使服務能更加整合緊密。

 議題與討論主題的相關性與重要性
<藝術陪伴運用於心理支持健康面向>
(一)投放對象為廣大學生群體,受益群體擴大
     三級預防側重在已進入病況之個案,若非已列為觀察名單,並不會有機會享用到心理健康相關資源,投注經費相當高,卻不一定能夠幫助到個案,也有許多因為安全網介入而加速自殺的個案。在有限的經費、資源下,建立完善的初級預防架構,能夠幫助到更多學生,而非只有進入病況之學生。
(二)教育現場之社會安全網有機會補足部份缺口
     透過現場教育工作者的回饋與討論,能夠更細節的去了解目前的國家政策與教育現場的執行落差,或其需要的軟硬資源為何?部會是否有挹注的可能性?如何跨部會的提供現場實質的幫助,而非造成第一線教育工作者的行政負擔,進而行成更加完全的「初級預防」可能性,將會是本議題的重點之一。
(三)國家部會的專家教材有效化、提升執行使用性
      目前在強化社會安全網(第二期計畫110-114年)中,對於教育現場的規劃尚未全面,我們理解目前「藝術陪伴」的概念尚未普及,對於藝術陪伴的解釋與定義容易與「藝術治療」混淆,但藝術作為心理支持的工具面向而言,是相對可控,並能夠藉由盤點現有師藝司資源後便能夠進入現場的工具。

對Talk討論的期待
(一)如何檢視、評測、加強現場教育人員對情緒議題的瞭解程度和接受度,探討對於不專業支持者的教育及管理辦法。
(二)探討如何避免情緒問題過度依賴他人,他人或專業人士能提供陪伴,但輔助機制除了人的陪伴,或許需要更多可自己運用的工具(人的變化可能造成二次傷害)。
(三)教育現場遇到跨體系、跨專業與公私協力服務時,是否有什麼是公部門可跟上現場的資源可提供。
(四)尋求支持的過程中,信任感若被催毀將面對重建的疲憊,如何提高支持情緒與心理的成效,減少重建心理的隱形社會成本。

議題分享人

議題分享人照片
個人經歷

成果展示

活動側寫

我們有時候會藉由讓孩子繪畫,並觀察他的筆畫、甚至是畫風,去拆解、發現孩子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心裡的感受,藝術治療如果是輔導諮商運用的方式之一,是否可以透過藝術陪伴,在更前端來協助學生呢?這是今天Ni砸惑舖提案的初衷。

這場Talk邀請文化大學學生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莊詠程分享,近幾年身心疾病的人數節節攀升,一方面也反應出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心理健康是個必須正面對決的問題,也願意走出來尋求醫療幫助。

同時心理師也提到,校園有三級輔導機制,其中初級輔導,也就是發展性輔導,有些時候會以講座的方式,進行全校性公開心理健康宣導等措施,相對於課程宣講,藝術陪伴確實對於學子來說是更為親近的方式。

藝術陪伴的方式則是以畫畫、唱歌等方式去進行,對於不善言語交流的受輔導者來說,藝術創作可以自由發揮他們的興趣,專業師資則可以透過他們的表現,判斷他們可能面臨的心理狀況,相較於一對一晤談,更容易讓受輔者放下警戒,讓專業工作者評估,並接續輔導工作。

與會者建議校方也可以藉由多方的資源介入,以非課程的活動方式讓學生有更多元的藝術陪伴體驗,例如引進USR 計畫相關藝術陪伴團隊、與文化機構或社會企業合作,讓劇場或藝文工作團隊進入校園,舉辦講座或工作坊、甚至藝術展覽。然而,討論中也發現要讓藝術陪伴達到最高效益,關鍵其實在於師資。與會者建議學校應鼓勵老師參加相關藝術陪伴、藝術治療等培力課程,師資培育中也可以加強藝術陪伴的元素,讓一線教師可以直接於學生相關表現中發揮第一線預警功效。

成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