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好政LOGO
:::

淨零排放下的公正轉型-如何影響青年就業?

團隊名稱 / 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活動人數 / 35 人

報名截止

活動資訊

團隊介紹

1984年5月1日「台灣勞工法律支援會」誕生,1988年更名為「台灣勞工運動支援會」,1992年「台灣勞工陣線」成立。隨著台灣從威權到民主,勞陣也從解決個別勞資爭議、協助勞工籌組工會,到目前致力於勞動政策的批判與改革。

台灣長期以來沉溺於「低成本、低賦稅、自由化」的血汗經濟模式,造成集體低薪與過勞,未來勞陣將從造成血汗經濟的問題根源著手,提出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以追求「勞動正義的經濟民主」與「分配正義的社會民主」為目標。

勞陣作了什麼?

  • 推動提高基本工資、周休二日、大量解僱勞工保護;
  • 催生失業保險、勞保年金、職災勞工保護體系;
  • 改革集體勞動三法,建構工會保護制度及產業民主之勞工董事;
  • 參與公共托育、長期照護、社會住宅、稅制改革、全民健保等倡議行動。

議題介紹

議題現況及問題:
淨零排放之下沒有人是局外人。「公正轉型」的相關政策一不小心就可能 變成只是淨零轉型中後端的相關政策,卻忽略了其與「零碳」同等的政策 位階。淨零路徑的推展勢必將改變既有經濟就業結構,然而忽略了能源轉 型中除了創造出利多之外,也可能產生部份產業和族群的衝擊影響,因此 能源轉型的成果如何能夠公平分享,是邁向「環境永續-淨零排放」的重 要議題。 然而在 SDGs 第八條,促進包容且永續的經濟成長,且讓每個人都有一份 好工作當中的內涵下,較缺乏對淨零排放與公正轉型的勞動支持概念。同 時,在勞動部青年職訓計畫中,也較缺乏對於淨零排放的輔導就業方案, 雖然有綠領人才培育的相關計畫如「企業人力資源提升計畫」與「產業尖 兵試辦計畫」,但前者針對的面向是已就職青年,並無涵蓋失業青年與就 學的學生;後者也僅有部分涵蓋淨零排放內容。 而更重要的是,這些方案多是從企業視角發展,缺乏青年的視角,因此本 會議旨在討論公正轉型下,青年就業衝擊為何,與需要何種政策以落實勞 動的公正轉型。

議題之多元觀點與公共重要性:
根據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公正轉型(Just Transition)係指「一套原則、 程序和實踐方法,這套方法的目的是要確保,從高碳經濟向低碳經濟轉型 過程中,不落下任何人、勞動者、地方、部門、國家或地區。」 公正轉型追求每個人都能有尊嚴地工作,且這些工作都有助於環境永續。 國際推動公正轉型的經驗顯示,踴躍的社會參與和積極的社會對話,都是 公正轉型計畫成敗與否的關鍵之一。 在為勞工爭取公正轉型的過程中,如何取得不同族群的共識、確保每個人 的聲音都被聽見,即便聚焦於青年,青年的樣態也非常多元,因此實有討 論之必要性。

議題分享人

議題分享人照片
個人經歷

成果展示

活動側寫

「你對2050年的淨零生活有什麼想像?」本場 Talk討論一開場,團隊台灣勞工陣線協會(以下稱勞陣)便向參與者提出這個問題,而「電動車取代燃油車」、「廢氣減少」、「勞工工作變換」等回應此起彼落,為這場Talk討論拉開序幕。

隨著氣候危機的步步緊逼,各國政府也紛紛祭出相對政策,加緊腳步達成淨零目標。然而在能源轉型過程中,雖能創造全方位利多,但部分產業和族群的衝擊影響亦可能被忽略,如何公平分享,達到「公正轉型」,將是邁向「環境永續-淨零排放」的重要議題。

這場分為兩個議題討論,首先以「面對就業、失業、學生等就業衝擊有哪些?」為題,邀請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TCAN)研究員魏揚,從「淨零排放下的12項戰略指標」探討「如何讓淨零和勞工得到雙贏?」,為確保不會有人因轉型而被遺漏(失業),政府是否有對此做影響評估;是否有與社會對話,並達成共識等,也應該要更受重視。

接續魏揚研究員的分享,參與者盤點淨零轉型中可能會受影響的族群,包含石化產業、運輸業、建築業、農漁業、小型製造業、外包產業、外籍移工及身心障礙者等。

下午則將轉型實例放在機車業及資源回收業上,由勞陣研究部主任洪敬舒,及資源回收企業二代青年林泊瑋,與參與者進行實際案例交流,並讓參與者思考臺灣對於公正轉型的可能性。例如「肯認正義」中,淨零轉型可能牽連的所有利害族群;「程序正義」得確保利害人有足夠管道參與政策規劃;以及「分配正義」中,確保利害關係人因決策受益或受損的公平性,以及「合作經濟」的可能性等。

最後參與者則是指出,目前臺灣在公正轉型上所存在諸多問題,包含社會對話門檻高造成資訊落差,未盤點淨零排碳所衝擊族群等,同時也進一步提出可以透過參訪與培訓減少資訊落差,增加專職培訓產線等,以及循序漸進調整課綱等建議,以實踐淨零排放下的公正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