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好政LOGO
:::

AI時代師資培育學生「自主學習」與「倫理」之創新機會及挑戰

團隊名稱 / 臺灣青年事務協會

活動人數 / 40 人

我要報名

活動資訊

團隊介紹

議題介紹

一、議題簡述
本場次議題聚焦在人工智慧蓬勃發展的時空脈絡之下,我國高等教育階段以「師資培育學生」為主的學生族群所面臨之機會與挑戰,尤其聚焦其「自主學習」及「倫理」議題。
本議題相當重要,因師資培育學生之身份具有雙重特殊性,首先,其是當前高等教育階段的學習者,第二,其更是明日影響下一代教育的教育者,將審議資源投入此議題,在更長時間的尺度下,具備一加一大於二的加值與複利效果。在人工智慧所帶起的浪潮與不確定性脈絡下,邀請利害關係人進行審議民主討論,達到議題擴散、集體思考、凝聚群體智慧、促進政策興革等多重目的,有其必要性。為明確界定所關心議題之範圍,有必要先釐清相關名詞之操作型定義:
(一)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即人工智慧。本文關注的是基於青年當前於真實世界之經驗,與已發展之工具互動情形下之創新機會與挑戰,聚焦於相對已趨成熟、以大型語言模型(LLM)為基礎之生成式人工智慧,包含但不限於ChatGPT、Grok、Gemini、Claude…等,不包含尚不明朗之代理式 AI (AgenticAI) 。
(二) 學生:雖「學生」可泛指所有處於學習中的個體,然本文為以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所定義之青年(18-35歲)為圭臬,且特別聚焦在我國高等教育階段之師資培育學生,以機構來區分,包含各公立及私立高等教育機構;以學習階段來區分,雖師資培育學生以大學部學生為主,然事實上共包含大學部學生(Undergraduate student)及研究所學生(Graduate student,包含碩士與博士),不包含中學及以下之國民教育階段學生,亦不包含幼兒園、學前學生。
以上界定係為利澄清本議題所關注之範疇,有關「自主學習」、「倫理」、「機會」及「挑戰」之相關內涵,於後文綜合敘述之。


二、議題現況及問題
(ㄧ)議題現況
人工智慧的發展並非近年才開始,然由於2022年底Open AI 公司的ChatGPT 問世,帶動不同生成式AI 研究、出現,在全球範圍引起廣泛討論。袁齊笙(2023)曾研究國際教育當局因應對策及啟示,指出生成式人工智慧與平等權、自由權、受益權之關聯,顯現此新興科技對教育現場的影響,不僅在技術與應用層面,更與學生權利有關,更顯示本議題之重要性。人工智慧的現況發展已無法走回頭路,縱使在生成式人工智慧推出之初,國際教育當局曾有「禁用」的舉措-如紐約市曾禁止公立學校學生使用、香港大學曾禁止校內包含教師在內的成員與課程使用(袁齊笙,2023;Rosenblatt, 2023;Yang, 2023),然在當前,面對勢不可擋的AI 浪潮,教育當局亦難以消極地禁止、忽略或拒絕,反之,已有許多積極舉措,如輔助策略、指引等出現,包含:
1. 行政院已訂定「行政院及所屬機關(構)使用生成式AI 參考指引」(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2024)。
2. 教育部針對大學校院發布「大學校園因應生成式AI 之指引及教學建議」(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2023)。
3. 高等教育機構如臺大、清大、陽明交大、臺師大、北科大、臺北醫學大學訂定學習、課程協作與共學等之相關指引(臺北科技大學,2023)。
事實上,全面禁用AI 的使用是「行不通的」(袁齊笙,2023;Roose,2023),其中一項原因正是因為對生成式人工智慧文本的檢測困難重重,於此同時,上述案例顯現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環境,從行政院到教育部、各高等教育機構皆意識到生成式AI 來勢洶洶,積極應對並尋求與之共存、共善共好之趨勢。
(二)議題問題:AI對高等教育學生之挑戰
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Myron Scholes在2025年3月11日至臺灣師範大學針對人工智慧議題進行專題演講,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亦於同年3月12日邀請均一教育平臺基金會董事長呂冠緯先生分享AI對學生個人化學習的助力,初步歸納AI對高等教育學生的挑戰,包含:
1. 缺發道德使用AI對學生權利平等權之影響,如Zhang(2023)指出美國學生使用ChatGPT作弊之實例,此外,這也與學術誠信、學術倫理息息相關,如學生在課堂作業、報告、考試時的學術欺詐風險。
2. 誤用AI 對學生權利自由權之影響,具體來說包含教育現場學生生理、心理等隱私或機敏資訊之外流(袁齊笙,2023)。
3. 不成熟的禁用規範對學生權利受益權之影響(袁齊笙,2023)。
4. 使用者無法妥善處理人工智慧產出結果對特殊情形、偏態的精準性(Scholes,2025)。
5. 使用者不知何時應該「停下來」暫停使用,伐害個體思考與學習之風險(Scholes,2025)。
綜上所述,可知AI 對學生「自主學習」及「倫理」議題的挑戰,至少包含學生自主學習時的使用技巧、對學習及獨立思考的影響,誤用引發的學生權利危機,機構規範不成熟造成的受益權議題。
(三)議題問題:AI對高等教育學生之轉機風險的概念早已不若過往僅聚焦其對目標的阻礙,在人工智慧造成挑戰的同時,「轉機」的可能亦如同硬幣的兩面般,囊括在此概念之中(COSO, 2004, 2017),例如:
1. 善用AI能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choles,2025)。
2. AI 助攻教育的典範轉移,從過往的輸入、搜尋轉移至對話式的科技使用(呂冠緯,2025)。
3. AI促進教師授課的教育創新(呂冠緯,2025)。
4. AI 促使學生有機會透過自主學習的實踐,實現更加個人化的學習(呂冠緯,2025)。


三、議題之多元觀點與公共重要性:
首先,從教育工作者的觀點來看,生成式AI(如ChatGPT、Grok等)的普及既是助力也是挑戰。呂冠緯(2025)指出,AI 技術能輔助教學創新,提升授課效率,例如透過個人化學習設計增進學生參與。然而,教育工作者亦擔憂學生過度依賴AI,可能削弱獨立思考能力,甚至因誤用AI而引發倫理問題,如抄襲或隱私外洩(Zhang, 2023)。對師資培育學生而言,這一群體不僅是學習者,更是未來教育者,其AI 使用行為將直接影響下一代,凸顯教育工作者需制定適切指引的重要性。
其次,學生的觀點聚焦於AI 如何賦能自主學習並帶來倫理兩難。呂冠緯(2025)認為,AI 的對話式科技能實現個人化學習,讓師資培育學生依據自身需求探索知識。然而,Scholes(2025)提醒,學生若不知何時「停下來」,恐損及學習自主性。此外,AI 檢測文本的困難(袁齊笙,2023)使得作弊行為難以遏止,影響平等權與自由權,學生因而面臨技術便利與倫理規範間的抉擇。
家長的視角則更關注AI 對學生權益的保障與教育的公平性。隨著AI融入教育,家長期待技術能提升學習成效,但也擔憂隱私洩露或不成熟規範損及受益權(袁齊笙2023)。對師資培育學生的家長而言,他們更希望子女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倫理意識,以勝任未來教師角色,這使得家長對教育政策的期待更顯迫切。
政策制定者的觀點則聚焦於平衡技術發展與社會責任。我國行政院及教育部已推出「生成式AI參考指引」(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2024)與「大學校園因應指引」(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2023),顯示積極應對AI 浪潮的決心。然而,全面禁用已證明不可行(Roose, 2023),政策需轉向促進AI與教育的共存,並確保學生權利不受侵害。
此議題的公共重要性在於其超越個體層面,涉及教育公平、社會倫理與永續發展。師資培育學生作為未來教育的中堅力量,其自主學習能力與倫理素養直接影響下一代的教育品質,甚至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choles, 2025)。
為有利本場討論進行有更一致的理論框架,協助審議主持帶領者藉由降低資訊處理閥值來讓更多元的聲音與觀點進入審議討論之中,本場次以雙軌培訓進行,針對審議主持人,在事前演練部分除了介紹議題內涵、審議民主技術外,尚安排介紹美國學者Gregory Bateson(1979)之生態理論,包含辨認差異及其所形成之資訊、以生態系統觀點了解各項元素在高等教育學生於AI 脈絡下之機會與挑戰,具體來說,從G. Bateson 生態理論視角觀之,AI 時代的教育是一個互動系統,技術、學生與政策間的動態平衡至關重要。因此,召開審議民主討論,集結多元觀點,不僅能凝聚群體智慧,更能促進政策革新,具高度公共價值。針對現場與會青年之審議討論,則完全聚焦AI 浪潮下之自主學習與倫理機會與挑戰。換句話說,本場次審議討論藉由審議主持人的專業知能培訓,利用更細緻的引導,在降低與會青年認知負荷的同時,嘗試促進政策審議的價值。

四、預計討論之議題內容:
基於上述文獻綜整,本場次預計討論之議題包含:
(一)AI如何促進師培生的自主學習創新
1. 議題焦點:探討生成式AI(如ChatGPT、Grok)在師資培育學生個人化學習中的潛在路徑,思索其在教育生態中激發創新之可能。
2. 核心討論聚焦(此為上位核心概念,審議主持人將協助轉化為青年可聚焦之引導):
(1) 師資培育學生的學習相較其他高等教育階段學生,具備哪些特殊性?
(2) AI 如何重塑個體對「自主學習」意涵的認知,進而引發怎樣的「反省性」(黃乃熒,2004)?
(3) AI在生態互動中(Bateson, 1979),最大的學習優勢為何?
(二)AI時代自主學習的創新挑戰
1. 議題焦點:在生態系統理論(Bateson, 1979)下,探索AI脈絡中自主學習的多重障礙與風險,涵蓋認知、動機及環境適應的交織關係。
2. 核心討論聚焦(此為上位核心概念,審議主持人將協助轉化為青年可聚焦之引導):
(1) AI 的便捷性在何種程度上重塑獨立思考與學習動機的互動權衡?
(2) 在AI 協助與個人自主之間,何以定義停止依賴的「界限(boundaries)」與時機(Scholes, 2025)?
(3) AI 的高效是否/如何與學習壓力或認知負荷形成關聯,個體又是如何看待其影響之「雙重描述性」(Bateson,1979)?
(三)AI在教育中的創新倫理問題與興革建議
1. 議題焦點:審議AI 應用於教育場域時所引發的倫理困境,及其對師資培育學生在實踐與啟發層面所帶來的啟示。
2. 討論引導問題:
(1) 在AI 使用的情境中,哪些行為可能觸及倫理界限(如作弊、隱私侵害),應以何種道德原則予以辨識?
(2) 作為未來的教育者,如何擘劃以下藍圖:引導學生在AI 時代「負責任」地行動,並平衡技術便利與道德考量?
(3) 面對AI 帶來的倫理挑戰,期待教育主管機關、高等教育機構等教育組織提供何種政策或行政支持,以促成具前瞻性的師資培育支持系統?


*註
本部分之參考資料已臚列於下文「議題背景資料」項下議題說明內容之撰寫由提案人自行查閱相關文獻,恪遵學術倫理


議題背景資料
一、與討論議題相關之參考資料(可提供書名或網路資料):
呂冠緯(2025年3月12日)。新時代新教育-AI助攻教育創新與個人化學習。EdTalk教育跨域對話講座,台北市,台灣。
袁齊笙(2023)。ChatGPT與人工智慧對我國高中學生權利的可能影響:國際教育當局因應對策的啟示。學生事務與輔導,61(4),9-16。https://doi.org/10.6506/SAGC.202303_61(4).0002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2024)。行政院及所屬機關(構)使用生成式AI參考指引。https://www.nstc.gov.tw/folksonomy/list/c79bf57b-dc94-4aff-8d14-3262b5559cfc?l=ch
黃乃熒(2004)。 後現代學校行政倫理及其兩難困境之解決。教育研究集刊, (50:3), 1-29. https://doi.org/10.6910/BER.200409_(50-3).0001
臺北科技大學(2023)。因應生成式AI工具之教學參考指引。https://oaa.ntut.edu.tw/p/406-1008-129455,r11.php
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2023)。大學校園因應生成式AI之指引及教學建議/實踐專業倫理之專職道德框架線上講座紀實。教育部學術倫理電子報,13。https://ethics.moe.edu.tw/resource/epaper/html/21/

COSO. (2004).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
Bateson, Gregory. (1979). Mind and Nature: A Necessary Unity. Bantam Books.
COSO. (2017).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Integrating with Strategy and Performanc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 https://www.coso.org/Shared%20Documents/2017-COSO-ERM-Integrating-with-Strategy-and-Performance-Executive8 Summary.pdf
Roose, K. (2023). Don’t Ban ChatGPT in Schools. Teach With It. The New YorkTimes. https://www.nytimes.com/2023/01/12/technology/chatgptschools-teachers.html
Zhang, B. (2023). Preparing Educators and Students for ChatGPT and AI Technology in Higher Education:Benefits, Limitations, Strategies, and Implications of ChatGPT & AI Technologies. ResearchGate. Preprint.https://doi.org/10.13140/RG.2.2.32105.98404
Rosenblatt, K. (2023, Jan. 5). ChatGPT banned from New York City public schools’ devices and networks. NBC News.https://www.nbcnews.com/tech/tech-news/new-york-city-publicschools-ban-chatgpt-devices-networks-rcna64446
Yang, M. (2023, Jan. 6). New York City schools ban AI chatbot that writes essays and answers prompts. The Guardian.https://www.theguardian.com/us-news/2023/jan/06/new-york-cityschools-ban-ai-chatbot-chatgpt
Scholes, M. (2025, March 11). Uncertainty, sustainability, and AI. Lecture conducted at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議題分享人

議題分享人照片
個人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