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一群在台東上班、就學的:臺東青年!
AI議題大大幫助我們的學習,我們省思、創新的時候到了!
歡迎大家一起來審議,給我們彼此更好的學習力!就業力!真實力!
我們是一群在台東上班、就學的:臺東青年!
AI議題大大幫助我們的學習,我們省思、創新的時候到了!
歡迎大家一起來審議,給我們彼此更好的學習力!就業力!真實力!
AI科技生活與大家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
此次的參與者希望廣邀學青、社青、相關工作者
採用世界咖啡館模式和情境海報討論方式
創造開放、多元的對話環境,促進不同背景的參與者間的交流與對話
對於AI世代的學習方法、推動到實踐,予以具體討論,傾聽了解學青、社會青年及專業人士的觀點,
歡迎各位青年一同學習與社會協作,使提出的政策更具目標、前瞻性,思考契合未來社會的發展的需求。
我們準備要討論幾項議題,歡迎您一起來參與:
1. 從學習到實踐的世代,探討AI素養提升與使用觀念普及性問題:
高中至大專階段的學青,正處於「生成式AI工具學習→自主專題實作」的關鍵學習過渡時期;學習者既要快速上手ChatGPT、AI 文獻摘要、圖表產生等功能,又須避免「一鍵完成」的依賴,以免削弱原創力與批判思維。無論高中以下學校或大學,皆積極開設與AI相關的宣導、使用規範、使用方法與課程,但AI的概念和技術日新月異,導致不少青年對AI的使用缺乏深入的批判性思維,若過度使用也擔心取代學習性。
2. 便利性 vs. 學術誠信的倫理挑戰:
AI的發展對於青年來說,在日常生活不一定都關注到高層次的科技技術層面,我們觀察比較普遍的反而是當青年與AI接觸時涉及一般生活、日常倫理和道德問題時,青年感覺不太熟悉、也缺乏對AI倫理問題的充分認知,例如如何處理數據隱私、如何避免偏見或算法歧視、或是在工作與學習上的反思與應用內容等問題。這些挑戰在AI世代下很難避免,因為是每個使用者和技術端的共同責任。
3. 青年常常討論與掙扎的AI應用之自律性與責任感:
缺乏嚴謹的「先自行構思→再向AI提問→最後整合反思」流程,是否會對研究/專題缺乏投入感、也常常有疑惑呢?在AI技術的應用中,青年所需具備的自律性,對自己所開發或使用的技術負責、對自己的產出負責等等,也時常表現在現今青年與青少年日常使用AI工具時對其正確性和道德性的反思。青年如何確保自己不會輕易受到AI生成工具的誤導與判讀保持警惕?或是使用過程中的數據和結果所進行批判性分析,與生活的產出如何取得平衡,都可以透過政策進行更健康的促進!
4. 監督或執行的意識與對生成式AI的規範:
透過教師指引、學生指引等等,在技術快速發展中設立應用的界線,幫助師生辨識生成內容的真實性與適用性。也從此啟發,我們知道有更多關於 AI素養教育或者創新應用,未來需要持續有更細緻的政策來應對。
1.分階段AI使用?明確哪些專題流程(文獻搜尋、草稿撰寫、圖表製作)允許 AI 輔助、哪些需完全手寫或原創。
2.專題評分指標?在評分規準中加入AI應用適切度、原創性檢核等系統評分。
3.AI生成內容鑑別示例?提供真偽辨識案例與自查流程工具包。
4.使用紀錄回饋機制?放心讓學生揭露提交 AI 操作截圖、對話紀錄,輔以師生共評的安全客觀學習環境。
無論是資訊素養、資料倫理、跨域整合、溝通表達、時間規劃等等,
都可以有更好的學習方法與策略的建構,歡迎大家一起來聊聊,一起解開心中的學習疑惑!